身上不起眼的痘疤如何变成了小蘑菇
“医院”星标,掌握最新健康资讯
日常生活中的小伤疤,虽然多数时候不会带来太大的困扰,但有些伤疤却令人头疼不已。特别是那些因青春痘留下的痘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似乎在身上“发芽”并逐渐长大,最大的甚至像个“小蘑菇”,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疼痛和瘙痒。“医生,你能告诉我这些究竟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些疤痕会自己长大?”今年28岁的小杨(化名)带着满心疑惑,特地前往医院皮肤外科主任彭建中主任医师处寻求帮助。当他掀起衣物时,医生发现他的胸口和后背上布满了大小不颜色暗沉、形状扁平且质地坚硬的肉团。小杨坦言,大学时期他的胸前和背部频繁长痘,这让他苦不堪言。他常常不自觉地挤压这些痘痘,结果在胸口留下了许多印记。他原本以为这些痘疤和痘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退,然而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这些疤痕不仅未能消退,反而逐渐变硬、隆起,形成了小肉球,严重影响了他的外观。背后的“痘疤”比胸前的更为显著,其中最大的竟有1元硬币般大小,宛如“小蘑菇”般突起。这些疤痕时而引发疼痛和瘙痒,时而破溃并流出脓液,穿衣时不慎勾到更是痛彻心扉。小杨曾为美观而在家乡接受过切除治疗,但遗憾的是,“痘疤”总是死灰复燃,重现其嚣张气焰。如今,他只能选择深色宽松的衣物来遮掩这些难看的疤痕,生怕被他人发现而投来异样的目光。这是瘢痕疙瘩,属于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经过检查,彭建中给出了明确的诊断。简而言之,瘢痕疙瘩是皮肤受损后在修复过程中,由于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过度生产,导致瘢痕组织向四周正常组织侵入性生长。
瘢痕疙瘩的出现往往难以预料,它可能出现在创伤、手术、烧伤等大型伤口愈合时,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穿耳洞、毛囊炎、痤疮或蚊虫叮咬等小伤口,也存在诱发瘢痕疙瘩的风险。在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在出现瘢痕疙瘩后才回想起自己当初那个不起眼的伤口。除了小杨的前胸和后背,下颌、肩部和耳部也是瘢痕疙瘩常见的生长部位。这些瘢痕疙瘩形态各异,多为球状或条状,部分呈片状。若发现隆起的瘢痕具有以下特征,则可能预示着瘢痕疙瘩的出现,需保持警惕:
瘢痕范围超出原始皮肤损伤,例如,一颗痘痘愈合后留下肉团,或打耳洞后形成的球形突起;瘢痕生长持续,缺乏自然消退迹象,例如,经过半年至一年时间仍不断增大,并向周围正常组织扩展;瘢痕外观高于周围皮肤,呈现发红充血状态,并可能伴有明显的痛痒感,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彭建中主任医师提醒,一旦瘢痕疙瘩影响到美观,或出现持续增大、剧烈瘙痒等不适感,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建议。瘢痕疙瘩的治疗宜早不宜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瘢痕可能逐渐演变为大面积瘢痕,届时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或显微修复重建等复杂手术。而且,瘢痕疙瘩的治疗并非简单的“一刀切除”所能解决。彭建中指出,单纯切除后,刀口仍有可能再次形成瘢痕疙瘩。因此,医生会综合考虑瘢痕疙瘩的大小、数量及预期治疗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疗以及注射、药物、激光等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瘢痕疙瘩的困扰。想要减少瘢痕的困扰,首先需要对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瘢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下是一些判断自己是否为“瘢痕体质”的指标:
在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多次受伤或手术后,是否总是留下瘢痕,并且这些瘢痕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触感坚硬?轻微的损伤是否也会导致瘢痕的形成?家族中是否有多位亲人存在上述描述的情况?
如果符合上述指标中的两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预防皮肤损伤。在进行割双眼皮、打耳洞、切痣等侵入皮肤的操作前,务必与医生深入沟通,充分评估可能留疤的风险和手术效果。同时,对于痤疮、伤口、感染等问题,建议及时治疗,以尽量缩小炎症的范围。在受伤后,应正确处理伤口,包括及时清创、消毒和缝合,以避免炎症和感染的进一步加重。此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菌伤口抗菌敷料,并采用适当的愈合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wangcaixing.com/dyxc/2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