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30岁了还长痘答案在这儿
1.痤疮是什么?
痤疮,俗称“痘痘”“青春痘”“粉刺”,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颈、胸背等皮脂腺较发达的部位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小部分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战“痘”宝宝们身心带来较大影响。中医文献中称其为“肺风粉刺”“面疮”“酒刺”等。
2.为什么我会长“痘痘”呢?
痤疮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遗传背景下雄激素诱导的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示,80%-9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
青春期机体生长发育,体内性腺分泌旺盛,特别是睾酮的水平也逐渐升高,经过一系列反应,促使皮脂腺分泌的增多,导管堵塞后皮脂过度代谢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在无氧环境中又刺激了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增殖,进而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所以青春期患者往往是战“痘”一大人群。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阳热旺盛,肺经蕴热,感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胃湿热蕴结,上蒸颜面所致;或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炼津成痰,痰凝湿热瘀积皮肤;或素体肾阴不足,加之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则冲任失和,发于面部。
3.我都快30岁了为什么还在长痘呢?国外研究将青春期后痤疮分为迟发性痤疮和持续性痤疮,前者是指25岁以后初发痤疮的,后者是指痤疮患者在青春期发病,病情迁延至25周岁后的患者。
据国外相关统计,青春期后痤疮的发病率约在12%-30%。青春期后痤疮发病风险因素复杂,与父母遗传、人的抵抗力的强弱、内分泌障碍、饮食习惯、环境及压力等密切相关,加之该病反复发作是其主要临床特征,这也是“痘”宝们觉得自己都过了青春期为什么还在长痘的原因啦!
4.像我这样的“痘痘”算“轻”还是算“重”呢?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指南,将痤疮分为三度四级:
1级(轻度):仅有粉刺。
2级(中度):有炎性丘疹。
3级(中度):出现脓疱。
4级(重度):有结节、囊肿。
5.我的“痘痘”总是反反复复,能治好吗?首先,皮损表现和痤疮长相相似的疾病也有很多,例如酒渣鼻、皮脂腺瘤等。要确定自己面颈部、胸背部的丘疹、脓疱、囊肿是不是痤疮,区分皮损之间的不医院就诊啦!
其次,皮肤科医生会积极引导患者寻找病因。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排除一系列可诱发痤疮的病因。例如: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糠皮孢子菌毛囊炎、玫瑰痤疮等。针对诱因治疗效果更好哦!
6、口服西药疗效确实很好,但我总会出现一些面部脱皮、口唇干燥、胃肠道不适等反应,中医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中医擅长通过整体调理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目的,治疗痤疮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
据文献研究,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例如:口服中药加上火针、中药面膜、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或拔罐等疗法。既可避免口服西药出现的明显副作用,又可进行身体的整体调理,是个不错的选择哟!
7.那“痘痘”人群应该如何护理呢?“痘”宝们皮肤多伴有皮脂溢出,平时以保湿补水等基础护理为主。购买洁面产品时,选择温和控油保湿清洁剂,可祛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微生物,但也不能过度清洗,同时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收敛或其他刺激性产品;
保湿剂作为痤疮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合理的选择与患者反应相匹配的保湿剂也是至关重要的;
外出需要防晒,以免痤疮加重或痘印消退时间延迟,痤疮皮损明显时以硬防晒为主(帽子、口罩、眼镜、太阳伞);以痘印为主时,可通过硬防晒或局部外擦防晒霜来进行防晒。
8.该不该“挤痘”呢?
面部粉刺、脓疱以及成熟的囊肿是要挤出来的,但切忌不可自行挤压,以免造成局部脓液扩散以及毛囊的破坏,更或是在面部留下一些因挤压不当造成的疤痕,建议各位“痘”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挑挤才是正确之举。
中医在“挤痘”上也有一定优势,例如:中医外治法中火针治疗方法则是通过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脓疱部位达到清热排脓,以热泻热,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的目的,对治疗痘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9.现下比较流行“刷果酸”,这“果酸”是什么?果酸换肤又称化学换肤,是针对皮肤缺陷,通过化学试剂破坏一定深度的皮肤,让相应层次皮肤组织重新修复,以达到调整肤质,恢复皮肤正常外观的目的。
果酸换肤对痤疮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通过联合物理和药物等手段,可以治疗不同程度的痤疮。通过调整果酸的浓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痤疮进行治疗,浓度较高的果酸可以渗入深层皮肤,而浓度低的果酸一般用于治疗表层皮肤。
根据浓度的高低及果酸的种类,治疗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有需要进一医院进行咨询。
10.有没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呢?(1)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多运动多锻炼。
(2)痤疮患者应避免吃高糖、高脂、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少饮碳酸类饮料,少食淀粉含量高的食品如土豆,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不用粉质类化妆品。
(4)注意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帮助患者减轻、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保持消化道通畅。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锦丽: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于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刘复兴主任学术继承人黄虹教授。刘于媛: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于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刘复兴主任学术继承人黄虹教授指导老师
黄虹: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刘复兴主任学术继承人。担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皮肤内科副主任。长期从事皮肤性病临床一线和教研工作。擅长诊治: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带状疱疹、痤疮、损容性皮肤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wangcaixing.com/dyys/17175.html